从技术到产业的动态关注

旷视唐文斌出席央视财经《对话》栏目 谈后疫情时代AI的未来

2020-06-01 00:00:00

5月30日晚,以“疫情之下的人工智能再思考”为主题的央视财经《对话》栏目播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成林、旷视联合创始人唐文斌、北京安德医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伟民等受邀出席,并远程连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王爱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主任徐海波、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等行业领袖,共论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并就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进行畅想。

11.png

旷视联合创始人唐文斌(左二)受邀出席央视财经《对话》栏目


从抗疫到复工复产 AI功不可没

在节目中,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旷视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紧急上线的明骥AI智能测温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吸引了主持人和各位嘉宾的目光。

“疫情防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快速筛查出体温异常者,从而通过隔离等方式切断传播链。但传统的测温方式效率比较低,因此我们思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通量、高精度的测温方式。”唐文斌介绍,旷视明骥AI智能测温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旷视明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仅用了10天时间就被紧急开发出来,投入到抗疫的一线中。

12.png

旷视联合创始人唐文斌在节目现场演示明骥AI智能测温系统


唐文斌一边在节目现场演示旷视明骥的远距离精确测温效果,一边解释了其背后的原理。“旷视明骥采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识别温差±0.3℃内、3米非接触测温、1秒测15人,大大提升了测温效率。”

此外,针对普遍带口罩、手拿热水杯、头发遮挡等干扰因素导致测温系统难以找到人体测温区域的问题,旷视项目团队对算法模型进行了专项训练与优化升级,让旷视明骥可以精准定位“额头”,再对“额头”快速进行测温。

14.jpg

除了测温,旷视明骥还可实现在不摘口罩的情形下进行人脸识别,让考勤和无感通行成为可能。因此,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三站一场(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机场)、医院、社区、企业园区、政务大厅、学校等各类场景,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能够解决开放场所的通行效率与可控度。

人工智能技术在抗击疫情期间的亮眼表现,会是AI行业新的爆发起点吗?对此,唐文斌表示,人们总是过于低估人工智能的长期价值而高估其短期价值,所以我们不应该过于高估当前人工智能在抗击疫情中的应用,这些都毕竟只是一个阶段性产品,“人工智能本质上应该是作为一项技术,可以用到不同的场景中去,为场景带来成本、效率和体验上的优化。”


人与AI之争 要扬长避短

从人工智能诞生开始,它和人之间的比较就从未停止。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以医疗机器人、影像分析、大数据分析、智能红外测温和面部识别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品大放异彩。这不禁让人猜想: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相比,谁更厉害?

唐文斌表示,自己作为一个技术信仰者,更相信人工智能一定会超越人,所以人与机器(AI)竞争,要去拼人之所长,而不是机器(AI)之所长。“机器(AI)在记忆、大规模运算方面,是人类不可比拟的,在有限规则体系下,对于解决特定场景的问题,往往通过机器(AI)大量的学习样本和计算,很多时候真的比人做得更好。而人类胜在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无限规则下,可以去思考未来发散的可能性,这又是机器(AI)不具备的。”

15.png

唐文斌与现场嘉宾共论人工智能未来


在抗击疫情中,人工智能医疗影像分析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快速地帮助医护人员完成对病人肺部医疗影像的诊断。这也开始让人担忧,AI是否会比人更聪明?影像科医生的工作,甚至更多的职业是否会被AI替代?

在节目中,唐文斌则认为,在某些场景AI一定能超越人。“聪明有不同的定义,如果聪明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更快、更强、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那AI就更聪明,如果是去发现和创造某些东西,AI在现阶段还相对比较弱,但谁也无法保证AI在未来会不会有这样的发现力和创造力。”

他进一步补充道,至少目前在药物研发领域,机器已经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去搜索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更大的计算能力找到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从有监督学习到无监督学习的过程,在这种不断地演化中,在有限规则的体系下和有因必有果的场景下,我认为AI都会比人强。”

AI引发的道德挑战和对人工智能本身的讨论,是全球性的话题。即使对未来AI的发展担忧,但唐文斌依然乐观地坚信,人工智能必将造福人类大众。作为一家有着“技术基因”的公司,旷视成立初衷即“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探求人类的根本性问题:运用机器和技术,解密人类智慧,破解人类认知、学习和决策等过程的奥秘。“我认为AI现在还不具备所谓的自由思想,并不具备颠覆人类的可能性,作为AI领域的先行者,旷视有责任确保AI向善,造福世界。”


从机器之眼到超级大脑 AI将创造更多价值


唐文斌在节目中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智能体出现,它可能是机器的形态,也有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机器的这种形态。

在成立之初,旷视曾经以“让机器看懂世界”为使命,从人脸识别入手先教会机器“识人”,从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消费场景三个领域改变我们的生活现状。唐文斌认为,人眼其实是人类接受信息的一个最大输入口,机器要产生智能,也需要像人一样拥有传感器管,而计算机视觉的出现为这一设想提供了可能。“我们之所以需要机器去看懂世界、理解世界,并且能够做出决策,是因为我们想借此把场景变得更好,但最终我们希望它能够看懂世界、理解世界基础上形成超级大脑,帮助人类创造更多价值。”

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依旧坎坷,但唐文斌仍然对它的未来充满希望。他表示,我们要以长期的眼光来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从远景来看,人工智能一定会颠覆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经济社会的底座。“但就目前来说,人工智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中国的产业都值得(结合AI)重新做一遍。”